经济发展面临电力瓶颈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对电力的需求也大幅攀升。电力发展速度的相对滞后成为了威胁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供应能力提升速度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近五年,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越来越大,全省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维持在1附近,反映出经济发展要求电力供应基本保持同步增长。而事实上江西省这五年发电量平均增长速度仅在5%左右,远落后于经济总量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势必造成电力缺口的不断加剧。2012年,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为867.7亿千瓦时,而全省发电量仅为759.6亿千瓦时,缺口高达108.1亿千瓦时,是2010年的1.7倍;全省统调发电量61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了5.4个百分点,供需形势不容乐观,电力发展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是一次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常规电力发展空间有限。江西缺煤少水无油气,一次能源相当匮乏,近60%依靠省外调入,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江西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682万千瓦,占全国的不到1%;其中技术可开采量仅为610万千瓦。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占总量的69%,剩下的份额经济性差,开发价值不高。在水力资源“开发殆尽”的情况下,江西省电力的发展主要以火电为主,而江西电煤的储量不足又客观上制约了火电的运行和发展。江西省煤炭现保有储量不足14亿吨,许多矿井已逐渐枯竭,省内煤炭供给严重不足,大量依靠外省调入。2012年,江西全省煤炭产量仅2690万吨,消费量却高达6700万吨。煤炭通过铁路输入,平均输送距离近1000公里;随着我国煤炭供应中心西移,江西通过调入煤炭补充能源缺口将更加困难。如果继续依赖常规一次能源,江西电力发展将步入“穷途末路”。
环境压力倒逼能源转型
长期以来,江西省生态环境在全国走在前列,生态、绿色是江西最大的品牌优势,也是江西一系列生态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工业在全省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江西经济的崛起赶超面临的环境考验也日益凸显。
从省环保厅近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来看,酸雨覆盖面大、频率居高不下是江西省大气环境存在的问题之一,而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是大量使用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江西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始终是重中之重,占有70%以上的份额,而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火电厂,其对煤炭的消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份额。在江西省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据的比重一直非常大。2012年,全省统调装机容量153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384万千瓦,占比90%之高。按照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全省火电规模和煤炭消耗还要进一步增加,届时江西面临的环境压力将更加巨大。
当前,我国减排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对能源结构调整十分重视。国务院在近日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其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燃煤电厂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了大势所趋。目前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明确了行动计划,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会逐步向全国推广。同时,环护部出台了国家生态红线管控的政策措施和生态红线管理法规,江西省被国家确定为“四个”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省份之一,将对生态红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江西要在经济上奋力赶超的同时,继续保持和提升生态环境,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丰收,必须及早开始着手能源转型,加大力度发展低碳、清洁的绿色新能源。
发展核电成为唯一出路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有着许多实例,如发展核电、水电、燃气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潮汐和地热发电等。但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这些途径并不都满足需要。
在资源储量上讲,江西省水电已无太大开发空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100%。全省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310万千瓦,总量也不富裕,而且由于并网方面的特殊技术要求和经济性原因,发展速度较缓;截至2013年8月底,全省风电装机总量仅为30万千瓦,对电力供应贡献还很小。在全国太阳能资源五类分区中,江西属于第四类地区,太阳能利用条件为“较差”;还有生物质发电等,在江西都难以成为电力供给的支柱。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低碳清洁能源只有核电。
截至2013年1月底,全球有437台核电机组在运行,其中一半以上位于类似江西的内陆地区;近1.4万堆年的运行经验已经证实,核电是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我国对大陆所有核电机组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判定我国核电机组安全性能良好,并于2012年作出了恢复核电建设的稳妥部署。核电在未来较长时间仍是国际社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近日,国务院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重申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政策方向,即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5000万千瓦。我国发展核电大有可为。
核电相对其他清洁能源和火电,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核电使用的核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的特点。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厂每年要消耗约3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5万节标准火车皮的运量;而同样10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每年只需要30吨核燃料,一辆卡车即可完成运送,这为核电大规模替代火电提供了条件。其次,核电能提供高稳定性的电力供应。核电厂的运行受外部气候变化、道路运输情况的影响很小,除每隔12到18个月定期换料一次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稳定运行,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省内电力的调度。第三,核电的经济性好,市场竞争力强。虽然核电站在建造过程中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巨大,但投产后的运行成本较低;在核电站40到60年的寿期内,收回建造成本后仍能长时间提供价格低廉的清洁电力。发展核电无疑将在降低能耗成本、增强经济活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沿海核电厂址数量十分紧张,发展内陆核电将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为了彻底解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困境,化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电力供应总量和结构升级的双向压力,江西必须尽快启动、大力发展核电。
江西发展核电得天独厚
不同于火电、水电面临“煤矿见底、细水长流”的发展困境,江西在发展核电上可谓得天独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西如不大力发展核电,不仅是战略上的失误,更是对资源的浪费。江西发展核电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一是地质优势。核电站的建设对厂址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地质条件,也正因为如此,核电站厂址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江西是我国仅有的不处在地震带上的几个省份之一,地质稳定,不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条件,史上也没有发生能影响核电站安全的地质灾害。目前,江西省已有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万安烟家山核电站两个厂址被列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厂址,另有峡江、鹰潭等厂址也在积极开展论证工作;其中,彭泽帽子山是国家首批内陆核电厂址,综合条件十分优越,项目“四通一平”和移民搬迁等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一号机组已具备负挖条件,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资源优势。江西的核电优势资源包括铀矿资源和水资源。铀是核电必须的燃料,是核电发展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江西省有六大铀矿带、七大铀矿田,各类铀矿床91个,铀资源储量占全国探明总量的1/3,是我国最大的铀矿资源基地;在江西建设核电站是“近水楼台”,将能得到充足的核燃料供应。此外,自然水源也是关系核电站建造、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内湖泊众多、河流密布,属于长江中下游沿江省份,天然储水条件优越;虽然这些水资源因为流速缓、落差小不利于水力发电,但却为核电厂的换热取水、设备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人才优势。江西省核工业的发展基本上与我国核工业同时起步,在核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基础。位于江西省抚州的东华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拥有和一直保留核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也聚集了许多核电方面的专家;此外,在核工业地质勘探、铀矿开发、核级材料等涉核行业,江西省也有较多的专业人才。这些技术力量的储备为核电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我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政策下,核电将迎来新的长足发展,安全标准更高的内陆核电是核电发展的未来空间。凭借这一历史机遇和发展核电的独特优势,江西将能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树立起清洁能源利用的一面旗帜。
发展核电助力绿色崛起
2013年7月22日,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卫书记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强调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方针。发展核电与这“十六字方针”精神高度契合,将为实现江西绿色崛起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核电对地方经济有着强大的推动力。一是提供稳定充足、价格低廉的清洁电力。以彭泽核电为例,该项目一期、二期四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建成投产后,如果按每年发电7000小时来计算,其年发电量将达350亿千瓦时,相当于江西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40%。二是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核电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工业、建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江西发展核电能为相关产业的互补对接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核电项目巨大的直接投资和带来的潜在投资,将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四是发展核电能提供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平台,推动江西产业创新壮大。此外,核电作为高新产业吸引的关注度也将是提升地方影响力的无形资产。
发展核电有利于提高地方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核电建设需要许多配套工程,如道路建设、电网改造等,这些工程都直接或间接的使一方民众受益。例如作为彭泽核电项目配套工程的彭湖高速全线通车,极大改善了江西北部交通状况,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出行便利;随核电厂征地搬迁高标准建设的移民安置小区,显著改善了移民的居住环境。核电建设过程中,将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能为当地居民就业和增收带来许多实际利益。核电建设和运营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增长,也会促进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升级完善。
发展核电产生的环保效益十分显著。与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相比,核电不仅高效,而且污染极少。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因煤炭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有:二氧化碳约600万吨,二氧化硫约2.6万吨,氮氧化物约1.4万吨,火渣和飞灰约3500吨以及上百千克的汞、镉等重金属;而同等容量的核电机组这些物质的排放量均为零,不会对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彭泽核电四台机组建成后,每年仅减排的二氧化碳,就相当于种植了24万公顷森林。同时,与法国、美国等内陆核电密集的国家相比,我国对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的排放标准要更加严格,所以,核电站的运行也不会对水造成污染。
江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迫切需要发展核电。在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在进位赶超的关键阶段,江西应抓住机遇、利用资源,提前规划、做好准备,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核电,为江西省的持续发展和绿色崛起注入强劲的动力。作者: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张子勤
摘自:北极星核电网
http://news.bjx.com.cn/html/20131023/46751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