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项目落地
根据张国宝向《南方能源观察》杂志介绍,在他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和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2008至2011年),正好赶上了中国核电大规模发展的好时机。在这期间,中国有一批新的核电站投入建设,其中,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和福建宁德核电站各批了四台。而由于这两个项目的业主均为中广核(中国广核集团),使得中核颇有压力。此后,中核开始在福建惠安筹划,但由于惠安不赞同就搬到了福清。
福清核电站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的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共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亦称“二代加”)压水堆核电机组,首次被允许所有发电机组工程实行连续建设,总投资近1000亿元。
福清核电站是在2008年中国保增长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扩大内需4万亿元计划后进入实施的特大型重点工程,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份落地的千亿大单。
福建当地官方认为,在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福清核电项目的开工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将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
另外,当地官方表示,该项目的建设对缓解东南沿海地区电力和能源运输的压力、拉动核电装备制造业、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能源供应,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算,福清核电一期工程将为福建带来每年超过140亿千瓦时的电力供应。
中核原总经理康日新说,福清核电站从2007年9月前期准备工程启动,到2008年10月全面具备开工条件,创造了中国所有在建和已建核电项目中前期工作的最快速度。2009年8月,康日新因涉嫌严重违纪而接受组织调查。一年后,他因受贿被判处无期徒刑。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7年9月16日开山第一炮到正式开工建设,福清核电站仅用了不到13个月,成为中国所有在建和已建核电项目中用时最短的工程项目。而按照惯例,一般核电站的前期工作,至少要3至4年的时间方可完成。
“福清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当时业界称之为这是“不睡觉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支撑着“福清速度”的主要动力是,2008年底,中核核电部一位副主任对媒体说:“作为中国核电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中核集团有着核电设计、设备采购、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在推行核电总承包模式上具有优势。”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宏大计划,当时有舆论认为,福清核电站有可望成为中国核电发展技术水平、管理模式提升的一个符号,也将是中国核电迈入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按照当时的规划,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的两台机组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31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预计这两台机组将分别在2013年、2014年正式投入运行。
学费贵不贵
张国宝介绍,在DCS控制系统和主泵的供应商选择上,福清核电站选择了美国的Invensys公司,而在主泵上则选择了奥地利的安德里茨公司,但由于这两者的技术此前没有相应的配套经验,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拖期。
“美国这一家公司当时拍着胸脯讲,他们的设备是如何的好,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但在决定购买它的东西之后,才发现在该交货的时候它没有完成,说是拖期两年。”上述知情人士说,“而由于秦山核电站之前用的主泵是奥地利的,所以福清核电站这一次也用了。”
这位知情人士补充说,为了解决控制系统和主泵存在的一些难题,中核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专门派核电专家过去与对方研究解决方案。他认为,通过这一次经验,中核也吃了不少苦头。
国家核安全局前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任何一个国家在引进核电设备的时候,在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有价格的因素,也有技术转让的因素等,“非常复杂”。
“学费是不是太高了,这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总结。”赵成昆说,“这种问题,在核电发展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包括国外也是一样。”他认为,福清核电站的经验可以证明,核电站的投资建设,需要非常成熟的核电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
赵成昆表示,中国需要在核电设备国产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他说,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后,中国其他核电设备的能力已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类似主泵这样的关键部件,相对来说,依旧滞后。
在这种情况下,赵成昆认为,中核试图想通过从奥地利引进主泵,以尽快提高中国在这方面的生产能力。“但如何对之进行吸收和再创新,最后达到国产化,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他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把(中国的)设备的国产化能力提高上来。”
中科院院士王乃彦曾到过福清核电站考察,他对本报表示,福清核电站的延期,同时也受到了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中国整个核电建设的速度都在放慢。”他说,“这不仅是福清核电站。”
“有的同志对情况不了解,现在这个阶段来说这个事情(福清核电站的延期),未免有点武断。”另一位中核知情人士对本报说。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则是近年来核电站建设的高峰期,但是由于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中国2011~2012年核电站建设步伐放缓,2012年核电站建设投资仅为250亿元,不到2008年的五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今年2月份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探析》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能源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未来要“积极建设大型煤电、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基地”,到2030年初步形成煤、油、气、核、可再生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该报告是过去两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壳牌公司、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之后形成的。
“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到,要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中国资深核电专家张禄庆向本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作者:林春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303/n395915958.shtml